診所緣起

about clinic

近十年來,隨著台灣與世界地球村越來越密切的互動,大家的眼光與腳步,也不斷的越看越遠,越踩越快,一方面要與社會文明的脈動接軌,避免被邊緣化,但在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必須顧及自身本土的文化傳承,那是根,一種安身立命的無形力量,讓我們可以在尋求改變的興奮與茫然中,還有機會靜下來思考,尋求改變的初衷。

台灣精神醫學的發展,也從早期收治重大精神疾病的任務,演變至今,已逐漸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貼近,失眠、焦慮、憂鬱的治療與個人潛意識世界探索,儼然成為當代精神醫療與精神分析的另一個重要任務,改變的緣起就在於社會與個人之間產生了更多元的互動,也因此衍生出從內而外的個人壓力調適的課題,也讓我們要問根源為何。

我在大型醫院的數年中接觸了許多在不同科別求診的人們,他們總苦惱著身體的一些不適,卻無法在先進的醫療科技檢查中,尋找到可以治療的確切病因,最後在身心精神科,得到了解答與治療。在校園與社區的工作中,也接觸了許多並不存在身體不適,但是卻被現實與人際壓力所困擾的心靈,他們對藥物的反應有限,需要的是一個可以停靠的心靈港口,整裝待發。

看這一個漣漪形狀的標誌,代表著看似平靜的停泊整備,其實有著必須進行的工作,〝漣漪〞起源於一個外來的干擾,但是接續的一圈圈的動態紋理,反應出水潭中的動態與性質,當漣漪震盪到了岸邊或潭中的石塊,看似平靜的消失或轉向,卻製造出另外一個反向的回饋,而這一個回饋也反應了反應物的存在狀態,當然也讓這一潭水,展現了另一種面貌,起源的干擾不見了,但是漣漪卻持續造成影響。這就像是人的心靈水潭,遇到了意外的干擾挫折,總是餘波盪漾,久久無法平靜,甚至影響到生活的點點滴滴,如果在漣漪的行進中遇到了另一個人與空間,如果能產生另一種激盪,融合消化這意外的擾動,創造出一種和諧的互動,這就是我希望達成的平衡,這也是精神分析的精神。雖然我們不能阻止意外的干擾與挫折,但是我們可以選擇用自己的方式面對接下來的影響。

受困的心靈需要尋求出口,自由的靈魂也渴望發展,探索潛意識的驚喜與畏懼,是精神分析的任務與經歷,跟隨著台灣精神分析學會的發展,逐漸與本土文化接軌,我也有機會到精神分析的重鎮,英國倫敦,研習接觸相關的知識與獲得探索自我的機會,雖然心理諮商或精神分析並非大家在台灣熟知的學門,但是卻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生活方式,就是用「談話」的方式,處理探索自我的渴望,也在這一個過程中,化解了現實的困惑,身心的不適,進而體悟生命的出口。

靜心思考,許多問題的解答,不在問號的後面,而在於問題的開端,秉持這一個信念,我創立了「王盈彬身心精神專科診所」暨「王盈彬精神分析工作室」,除了提供一般精神科的門診服務,並與台灣精神分析學會及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保持互動合作,讓每一艘須要靠岸的思考大船,停泊整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