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防治

 

憂鬱症到底是什麼?當許多的媒體競相報導著這個名辭,許多人的口中琅琅上口「我是憂鬱症患者」,它幾乎成為民眾到精神科就診的代名詞。是不是覺得心情不好就是憂鬱症;有親人得了癌症,憂鬱應該是正常的吧;朋友卡債纏身,那樣的憂鬱症靠吃藥沒有用吧;種種以上都是很多人對憂鬱症的疑惑。其實在精神醫學領域與憂鬱症相關的診斷有許多的分類,舉其中一類「重度憂鬱症」,即有其嚴謹的定義及症狀學的論述,根據最新版的美國精神醫學診斷手冊(DSM-IV),應包括情緒持續感到憂鬱或對任何事物及原本的嗜好失去興趣至少二週,並同時合併以下可能之症狀:食慾、體重明顯降低或增加(厭食或暴食);睡眠障礙(失眠或多眠);自己或旁人覺得自己坐不住、靜不下來、或動作緩慢(精神運動遲滯或激動);失去活力或容易疲倦;原本處理事情的效率變差;出現罪惡感(誇大認定對某些事件的責任)或無價值感(對自我價值有不實際的負面評價);思考及專注能力減退,變得猶豫不決,負向思考增加;時常想到死亡或甚至出現自殺的企圖;部分較嚴重的個案甚至出現妄想及幻覺的精神症狀,或終日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不動,如槁木死灰;總共達五種以上症狀,並排除其他物質影響、器質性因素及重大精神病後,方能做此初步診斷。其他與憂鬱症相關的診斷皆有其專屬的定義,諸如雙相情感性疾患之鬱期、環境適應障礙合併憂鬱情緒、非典型鬱症、或物質引發鬱症等。這樣的診斷準則,仍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不停的演變,治療的方式,也不斷的日新月異。

接下來討論一個大家很關心的問題就是:既然病了,該如何治療呢?談到治療就要先討論病因。為什麼會得憂鬱症?是不是課業或工作的壓力、是不是婆媳相處不和、是不是與配偶吵架、是不是營養不均衡、是不是小時候撞到頭、是不是缺錢…等等,其實這些因素在目前的精神醫學觀念中都只是促發因子,並非是直接原因。也就是說即使沒有以上所述的生活壓力事件,憂鬱症還是會因為個人生物學的因素而發生。然而,到目前為止,確切的生物學基礎,仍在不斷的探索中,就舉重度憂鬱症而言,目前最普遍觀察到的現象是與體內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相關,許多抗憂鬱劑的發展,如百憂解,就是要調節體內失調的血清素,但是陸續又有許多的研究發現並非如此單純,可能和腎上腺素、甚至是多巴胺相關,也可能是這些相關的化學物質平衡失調,因此有更多新一代藥物上市,要一起面對這一個世紀的頭號殺手。另外若是雙相情感性疾患之鬱期,治療藥物的首選反而是情緒穩定劑,如鋰鹽、帝拔顛等,若單獨使用抗憂鬱劑,反而可能引發躁症反應。與憂鬱症治療相關藥物尚包括:抗憂鬱劑(Antidepressants)、抗癲癇藥(Anticonvulsants)、情緒穩定劑(Mood stabilizer)、抗焦慮劑(Anxiolytics)、助眠劑(hypnotics)、精神安定劑(Antipsychotics)、精神刺激劑(Psychostimulus)等,種類繁多。另外電痙攣治療,也是選擇之一。因此,憂鬱症雖然可以使用一些自我評估的工具做檢測,但如何排除其他可能的相關診斷,接受現階段最適當的藥物治療,是與精神科醫師討論的重點之ㄧ。

有一種常與重度憂鬱症混淆的狀況,因為牽涉到治療方式的選擇,在此稍做說明,就是「環境適應障礙合併憂鬱情緒」。這類的憂鬱現象並不同於重度憂鬱症,雖然在症狀上與憂鬱症類似,但是可明顯的觀察出與壓力源出現有明顯的因果關係,當然如果壓力源持續存在,也有成為慢性化的可能,這和典型的重度憂鬱症就更難分辨了,甚至有併存的可能。在臨床上最常發現於病人面對重大疾病或事件發生的初期。這一類的適應障礙,藥物的效果就成為輔助功能,如何排解適應上的問題,反而是治療的重點,此時臨床社工、心理師、師長、家人、朋友將成為治療的助力。

藥物的發展成功的治療多數的憂鬱症患者,但是如何預防其發作,或治療對藥物反應有限的病人,生活壓力事件處理及個人面臨壓力的調適能力成為另一個重要的課題。這些環境因子及人格特質,與憂鬱症發生的機會及嚴重度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憂鬱症的預防與治療常常必須合併相關的心理諮商或輔導,及社會環境處遇,甚至是長期的心理治療。與物質濫用相關的憂鬱症患者,也必須合併物質戒治治療。目前許多的心理治療學派提供了不同的選擇,如認知行為心理治療:找出憂鬱症病患的負向連結的想法或行為,以一種新的行為或想法模式,取代或調整原本的固著行為或想法,達到症狀的緩解;分析取向心理治療:解析人類夢與潛意識的運作,討論在治療情境中不斷重現的自我衝突與相關症狀的關連,藉由對症狀進一步的詮釋,來減緩憂鬱症的症狀,提升人格的穩定性;家族治療:家庭互動的關係,常常影響許多憂鬱症患者,藉由了解症狀在家庭成員互動間所成就的隱微涵意,以發掘家庭存在的沉苛,正面處理問題。動機取向心理治療:引發個案戒癮動機,強化戒治成果。尚有許多的治療學派投注於憂鬱症防治的工作中,筆者才疏學淺,無法一一詳述。

以上內容也許可以澄清大家對「憂鬱症」常有的疑問,但是憂鬱症的判斷及治療,仍需要專業醫師的分析與協助,因為憂鬱症經常合併許多不同種類的精神疾病或人格疾患,因此治療的計劃會因人而異,學界亦不斷的在發展對憂鬱症的研究,以更精確的處理這一個文明病。為了偵測自己或親友是不是有憂鬱症的前兆,不要忘了隨時問一句「你快樂嗎?」。站在憂鬱症預防的角度,知道這個病的存在,等於提醒大家,平時應該培養一些減壓的技巧,面對挑戰時就能加以運用,來減少憂鬱症的發生或惡化的程度。正在接受藥物及心理治療的病人,必須遵守醫囑,以累積並增加自己的生理及心理抗壓性。同時可以避免菸酒等不良習慣,健康作息,方能讓自己隨時充滿活力,增強身心的抵抗力,遠離憂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