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官能症

neuroses

這是一個源自於西元1860年的名詞,由一位美國的神經精神科醫師所命名,代表的特徵是慢性化的疲勞及失能,目前在歐洲的精神科診斷系統中,依然屬於精神官能症的一種,在美洲的診斷系統則類同於未分化型的身體化症。這一個症候因國度文化的差異,影響其臨床表現及分類,目前多在歐洲及亞洲出現這類的症狀描述,定義是在正常的精神活動後出現明顯的身心枯竭感,或輕鬆的體力活動後出現明顯的疲倦無力感,並同時合併以下可能症狀,如頭痛、失眠、無法定位的身體不適、焦慮、注意力不集中、身體不定部位的疼痛、頭暈、無法忍耐噪音及強光、顫抖、消化不良、便秘或腹瀉、脹氣、心悸、心搏快速、冒汗、潮紅發熱、性功能障礙、經期不順、皮膚感覺異常、記憶力不佳、怕生病、易怒、無望感、口乾舌燥、吞嚥困難、全身搔癢、背痛等。

顧名思義,神經衰弱就是神經耗盡了能量,就像電池沒電了,所有的神經傳導激素,包括多巴胺、正腎上腺素、血清激素等,都被耗盡了,同時影響腎上腺、甲狀腺、性腺功能的平衡,因為包含太多的症狀層次,在細分科普及的綜合醫院,這樣的病人常成為無家可歸的一群,落的最後必須看精神科的下場,殊不知,精神科正是處理這類症候群的最佳選擇。

神經衰弱症的治療必須先評估排除其他可能的生理及精神疾病,在精神疾病部分,因為其症狀與焦慮症、憂鬱症等精神官能症重疊性高,常常不易鑑別診斷。症狀取向的藥物治療常是主軸,卻常常無法有效處理,必須配合的是相關壓力的調適,另外新一代抗憂鬱症藥物常是不錯的選擇,可合併使用抗焦慮劑或類交感神經性藥物,這些藥物多有調節腦中神經傳導激素的功能,同時能處理這一種慢性疾病造成的焦慮及憂鬱症狀。